互聯網+早已經深入人心,其內涵包括:跨界融合、創新驅動、重塑結構……而到了微信小程序時代,人人都看好小程序,但是遲遲找不到切入點,體會不到微信小程序的微妙之處,如果,從微信小程序+轉化思維看,小程序的價值,一目了然。
互聯網發展到今天,單純的成功已經很難了,比如在移動互聯網做的最好的網約車,涉及到資源相當廣泛,用戶手機號、私家車資源、APP、定位導航等等功能組合在一起。那么,微信小程序單獨拿出來,可能感覺不到什么,一旦和各種情景組合起來,打通的恰是用戶商家最后一公里的阻隔。
創業中基于小程序建立的結構
1、基于社交
a、微信是重要聯系情感社交的鏈接,無論這個生態如何豐富,如何具有商業價值,維系這個龐大生態的基礎是龐大的用戶群體;
b、對于用戶來說,小程序觸及到了PC網頁、公眾號、H5、APP無法觸及到的地方;
c、在小程序設計一些用戶互動的環節,像新品半價搶購之類的活動,吸引用戶持續關注小程序,還得獲得用戶推廣,產生裂變;
2、基于場景
滿足用戶在線下消費的需求正是“快捷”、“靈活”、“用完即走”;
購買轉化場景。
用戶可以通過小程序進行商品選購,并可實現商品團購,做到預約上門和立即送貨上門,長遠來看可以打造社區+零售+線上購買的全流程服務;
滿足特殊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。
據小程序團隊介紹,在一段時間內小程序會有一些新調整,打通更多場景,降低接入的開發成本和門檻
3、基于信任
a、而對于商家來說,微信小程序很大一部分的價值來源于微信,擁有十億用戶的微信將龐大的用戶精準導流給商家,還能輕松為商家提供用戶的喜好等信息。
b、提升營業效率。現在很多餐飲品牌都推出了微信排隊等位功能,提升用戶體驗,還可以直接在家里點好奶茶,到店立等可取;
4、基于微信去中心化的流量
去中心化,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不做中心化的流量分配,微信官方不提供聚合的小程序推薦服務,而是發動各個小程序自己去拉流量。中心化有利有弊,微信選擇去中心化,歸根到底是因為其生態打發和定位。
并在產品的設計和運營上做了相應的調整,契合了微信生態下用戶自傳播的特性,這是小程序在商業模式上取得的重大突破。